2021年11月19日,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论坛”第五十六期之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行。博士生屈晓东、蒙恬、胥晚舟、阿依努尔·许库尔分别就《分类施策,全力振兴抵边村镇》《听“国际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有感》《学术会议分享汇报——高质量高等教育 体系建设与发展——疫情下的美国高校运营模式及挑战》《对“教育评价、教育分层 ”的再认识——基于学术会议学习》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和分享。论坛由博士生柯亮主持,屈晓东、蒙恬作为与谈人,中心全体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博士生屈晓东汇报内容为《分类施策全力振兴抵边村镇》,包括抵边村镇战略地位、抵边村镇建设、新时代抵边村镇的新问题和发展抵边村镇的对策等五个方面。首先,她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的“抵边村镇”这一概念进行介绍,指出抵边村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安邦定国的前沿阵地,是国家自然生态安全屏障,是跨境民间交往的门户枢纽。其次,她分享了国家对于抵边村镇建设,支持抵边村镇的开放发展的两方面工作:一是沿边开放和富民兴边行动,二是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接着,她指出新时代抵边村镇面临着“谁来守边“和”如何富民“两大问题。基于此,她提出发展特色农牧业,强化转化增殖;强化以现代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沿边开放平台,建设重点抵边村镇等推动抵边村镇发展的路径。
博士生蒙恬分享了在“国际论文写作与发表”学术会议当中的收获和感想,从国际论文发表的难点、中英文写作论证思维的差异以及如何作思维定势的调整以兼顾多种角度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她个人在投稿外文论文过程中总结的失败和教训,归纳了在“国际论文写作与发表”会议中带来的重要收获。她提出,关注国际论文的写作对我们更快速的汲取前沿信息、进一步扩展学术视野、快速抓取有效观点以及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有重要意义,中文论文与外文论文在表达方式、逻辑运用、行文框架以及标点运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鼓励我们要多看高水平英文文章,用英文思维思考学术问题,学习英文的行文框架和逻辑关系,这不仅对发表外文论文有所助益,也有助于提升中文论文写作的质量。
博士生胥晚舟在汇报过程中,首先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中两位学者的汇报和“疫情期间美国高校运行模式及挑战”研讨会进行了回顾与分享。基于此,她分别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疫情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归纳了现有研究的关注点。她提出,从研究趋势来说,未来高等教育研究应更关注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在对复杂范畴进行内涵界定时,可以考虑采用类比推理的方式,通过梳理相关事物的定义特征得出对于研究对象的理解。最后她认为,在日常研究过程中应该注重积累,形成广泛的知识面;培养国际视野,关注国际教育规划及调查研究报告;紧扣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寻找研究切入点,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研究。
博士生阿依努尔˙许库尔基于相关学术会议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梳理了教育评价和教育分层领域的基本问题。首先,她围绕着“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结果怎么用”等关于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在教育分层问题上,她通过回顾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梳理了教育分层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社会领域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最后,她指出目前学界一致认为高等教育是促成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社会阶层通过自身在社会资本的存量差异,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终点。
在讨论环节,大家对自己平时在写作和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交流,博士生蒙恬指出今天的分享内容涉及到了大家平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种线上学习及分享的形式涉及内容丰富,是教育发展前沿关键问题的集中呈现,对激发大家的研究兴趣并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博士生屈晓东围绕”双减政策出来之后会加剧教育不公平吗?“这一问题引导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致认为掌握丰富资源的阶层拥有保持现有优势的趋势,因此是否会加剧教育不公平可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双减政策的执行效果。
在总结环节,博士生柯亮指出在知识共享的信息时代,丰富的在线会议资源有利于开拓思想、汲取前沿学术信息,希望大家今后继续不断学习,保持学术活跃度。
本次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