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十二期研究生读书会 高等教育论坛第七十六期之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3-06-09    分享到:

2023年6月9日,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第十二期研究生读书会与第七十六期之研究生学术论坛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姚聪莉教授主持,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徐志平博士、张冰冰博士和西北工业大学高教所副教授刘怡博士担任点评人,西北大学高教研究中心和西北工业大学高教所部分研究生参加论坛。

姚聪莉教授主持会议

在会议开始阶段,姚聪莉教授强调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提出同学们要坚持阅读经典名著,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保持 “读书-思考-写作”的习惯;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形成系统思维,将经典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她引用了培根的名言“阅读使人快乐、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严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来勉励在座的同学们。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读书报告会。自从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并于1992年将起年度报告称为《治理与发展》后,治理(governance)和善治(good governance)便成为国际社会科学中的热议术语之一,成为多学科领域中的最新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改善国家,特别是地方、地区、公司、机关、学术机构等的治理结构,提高效率,增强民主。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引进西方国家的治理理念,视治理理论为当代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俞可平先生以敏锐的视角和渊博的学识洞察各国治理理论的变迁发展以及实践经验,《治理与善治》一书便是俞可平在治理与善治理论方面的探索结晶。在这本书中,俞可平先生首先详细介绍了治理与善治的提出背景以及发展变迁;其次对国际学者的前沿理论研究进行了筛选和汇编,对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国际视野进行了整合;最后,着重强调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必要性,对治理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阐释和路径分析。

治理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协同合作。硕士生宁一静主要对本书第二章“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相关内容做了分享。首先她指出治理兴起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失效与政府失效,提出有效避免失效的重点是“善治”。其次她分享了农村治理及官民共治在治理理论中的应用以及治理理论中全球治理理论的弊端。最后她认为治理理论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这对政治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治理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辨识重大的问题,但它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答案。硕士生李笑笑对“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这一章节进行了解读,介绍了治理理论的五个论点并引出了自己的阅读启示。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其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故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各参与者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所以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竞争。通过以上解读,她提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应鼓励各种公共和私人机构应共同承担责任,避免过度集中权力,政府也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借鉴成功经验,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治理理论准确判断了福利国家变化的形式,但关于福利国家应采取对策的看法缺乏依据。硕士生张雪儿详细解读了“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这一章节,总结了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核心观点,以及其他学派学者对其进行的讨论与批判。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福利国家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合法性危机普遍存在,对此,政府应该采取低姿态国家的方式,缩小干预范围。但这种看法遭到其他学派的质疑,认为其措施由于忽略了对传统国家政权基础的考虑,因此是缺乏基础的。通过以上解读,让大家对治理理论的观点与存在不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方政府治理有其自身的结构和程序,地方治理是对地方政府管理观念的取代。硕士生胡欣欣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管理到地方政府治理转变的外在动因及内在动因;其次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阐述了完善地方政府重组的制度设计及构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两大观点;最后,她指出高校治理趋向善治,善治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诉求,需继续推行学校治理体系改革,落实高校善治运行措施,做到依章治校、管办评分离、尊重学术自由及以人为本。

公私部门之间的互动模式所发生的变化必定与世界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的逐渐体现有关。硕士生邱酰从引言入手,首先向大家分享了“治理”和“善治”的内涵等知识,紧接着呈现了在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概念以及在此视角下政治系统的管理和治理能力的特征。新的视角将形成一个解释性框架,有助于理解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

治理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它曾经是启蒙哲学把开明政府与对市民社会的尊重结合起来的向往中的一个要素。博士生蒙恬首先介绍了法国政府的历史政策,从中分析了法国在历史过程中如何区别治理与公共行为的不同,从治理的历史观点中说明公共政策在现代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从现有的限制,可能的改善以及困惑之处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研究的功能途径,提出治理发展的方向必然是要在政治和社会两个方面得到真正的认可。

在点评与讨论阶段,刘怡副教授就“自治、共治与善治的区别”“高校在共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问题与各位同学进行了启发式的交流和深入探讨。徐志平博士指出,善治是一种治理的高级状态,同学们要擅于借鉴善治的基本分析框架。同时,要通过延伸阅读,把握治理理论的前沿观点。

线下会场

会议的第二阶段,博士生蒙恬、胥晚舟,硕士生李笑笑以“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典型事实、问题及未来趋势”为主题进行了汇报。首先,她们指出数字化程度对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对高等教育数字进行了内涵界定和内容分析;其次,从数字化设施建设、资源应用、数字化管理、科技赋能以及人才支撑五个维度构建了针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简述了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数字化水平测算结果;最后,指出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数字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接着,博士生胥晚舟、硕士生李笑笑以“数字化驱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汇报。她们首先介绍了当前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数字化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提出了数字化驱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推动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数字化驱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机理,并对数字化驱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研究设想。

在点评环节,张冰冰博士指出,在指标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突出逻辑性,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徐志平博士指出,在进行内涵分析过程中,应从其功能、内容、特征等角度出发,对内涵进行清楚地解析;刘怡副教授指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其阶段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学会利用经典的理论作为基础进行分析,加强文章的理论性。

在总结阶段,姚聪莉教授鼓励同学们在平时的研究中加强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成长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刘怡副教授、徐志平博士、张冰冰博士作点评

本次会议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