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理论研究 > 正文

蔡荣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25-04-10    分享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尤其是加强教育评价改革,从破“五唯”到“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改革,都作出了积极探索和系统部署。“双一流”建设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对其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自然也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结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方面的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精神的理解,对进一步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做出如下思考。

彰显中国特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办学内在规律的认识。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果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陷入唯西方科学评价体系马首是瞻的陷阱之中,大量研究者以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办期刊供稿和发表为终极办学价值取向,那么不仅会导致办学方向错误,也会导致研究者忽视本土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大量办学资源的浪费。

无论是办大学,还是学科建设,都要彰显中国特色,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基本前提。在新的“双一流”建设周期,在对入选学校和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时就要进一步彰显办学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方向原则。首先,以学科建设是否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出发点。当代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本质就是科技的竞争,故此对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核心力量的各“双一流”高校或学科来讲,就要时刻牢记自身的办学使命,在学科建设和布局上紧盯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以自身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家进步和区域发展的助推剂。其次,以学科建设是否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范式的学术研究领域为立足点。当前世界科学已进入以人工智能智能化替代的科学研究范式转型过程之中,我国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并积极开拓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最后,以学科建设是否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影响力和引领力为着力点。中国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要逐渐与世界先进国家并跑并在一系列领域实现领跑,离不开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学科建设独特的影响力甚至具备一定的引领力。

具备世界竞争力是检验学科建设成色的有效方法

彰显中国特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基本前提,但正如一枚硬币有两个面,学科建设的另一个方面则要求具备世界竞争力。因为在当今越来越强调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大科学时代,唯有那些具备世界竞争力的学科或高校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久的竞争力和学科发展内生动力。可以说具备世界竞争力也是检验学科建设成色的有效方法。

具体来说,在未来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衡量相应学科建设的世界竞争力。首先,相应学科是否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对于学科建设来说,能否产生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永远是检验其建设成色的基本标准之一。这种世界影响力不仅包括在世界顶级期刊的发表,还包括一些权威的世界级科学大奖。其次,相应学科是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判断一所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成色或者影响力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其是否拥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者,并形成某个研究领域著名的学派。最后,相应学科是否提出了具有世界引领力的研究方向或领域。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或者说科学发展新的阶段,必须有更高的格局和自信面对世界科技的竞争,能够不断占领世界科学研究制高点,不断提出具有世界引领力的研究方向。

构建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竞争力的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其中,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应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问题。首先,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毫不动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这也是“双一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通过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基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为民族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并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彰显中国特色。其次,高等教育现代化也要兼具国际共同性。所谓国际共同性就是要站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体系下,通过与世界他国高等教育同行同台竞技并获得竞争力和引领力。比如,我们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才,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科学研究成果,等等。最后,高等教育现代化还要促进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强国建设不是少数“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学科的任务和使命,还需要充分发挥所有层次类型高校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积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在办学治校理念、学科建设模式和科学研究范式创新上起到引领作用,以此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进步发展,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总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办学机构要坚定地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脚踏实地办学治校,不断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高等教育办学者独特的贡献。

(蔡荣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2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