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晚7:00,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论坛第二十二期之研究生学术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如期举行。博士生柯亮同学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为主题分享了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本次论坛由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姚聪莉教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张冰冰博士应邀担任点评人,部分教师、硕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报告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基础,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高新科技领域的带头作用、是否具有和它投入相匹配的科技成果产出、不同时空下这些高校的科研创新效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已有研究侧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效率或效率影响因素,对于时空特征及时间序列对比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多,在具体研究中对于时间序列及空间位置变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时空效应分析不足。
报告利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和地区经济数据,分别从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表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新效率受区域经济水平、政策扶持、产业活力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显性的集聚特征和不均衡状态。
报告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新效率空间关联性、局部空间自相关两方面分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新效率呈现出显著为正的空间自相关特性,不同省域“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新效率局域空间集聚性特点显著。
报告还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深入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政府科技支持、科技服务水平、专利市场化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R&D项目人数、应用与实验研究人数等相关影响因素驱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新效率的核心机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张冰冰博士从指标的选择、空间维度划分、影响因素、效率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在点评时指出,投入和产出不仅要考虑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更要注重经济产业结构、各省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等因素;做好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DEA分析结果的运用;莫兰指数分析要更加科学化,补充质性的方法,梳理背后的逻辑关系;要采用杜宾模型对空间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固定效应进行估算。
徐志平博士指出报告中数据的使用如何转变为“双一流”高校指标性样板,要考虑高校的变化;针对DEA分析方法得出的区域高校差异,后期要深入挖掘政策的变化对高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落脚点要更加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注重对政策性文件的深度挖掘,数据选择要参考政策实施节点。
冯建涛博士指出要正确选择投入产出指标,进一步采纳吸收国家学科评估相关指标。田云章博士生提出指标构建和选取要剔除包含性指标,在结果与讨论中做好规模效应的解释,同时处理好研究中的异常数据。此外,徐志平、张冰冰博士还就论文结构优化、文献梳理以及与博士论文的关联性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总结环节,姚聪莉教授首先对三位老师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活动的效果,认为本次会议上学生们对问题的探讨更加具有学术性。针对柯亮同学的汇报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处理好小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关联性;二是进一步加强文献梳理和理论铺垫;三是做好“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区分测度,突出学科指标的运用;四是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学术的规范性、严谨性和数据的可检验性。
本次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