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会暨陕西高等教育论坛系列报道之一:校长论坛  

发布时间:2020-12-02    分享到:

本次会议以“‘十四五’陕西高等教育新发展”为主题,宝鸡文理学院校长郭霄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智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力(由杨景锋副校长代表刘力作报告),榆林学院副校长康伟等四位校级领导围绕主题作主旨报告。校长论坛由省高教学会副会长、西安理工大学校长李孝廉主持。


                                 省高教学会副会长、西安理工大学校长李孝廉主持校长论坛

宝鸡文理学院郭霄鹏校长作了题为《‘十四五’西部地区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的主旨报告。他首先从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国家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国家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建设提升质量成为发展主基调等几个方面分享了“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这些因素也构成了高校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西部高校发展还有着国家提供的一些政策机遇,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继续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等方面的有利政策,这一系列都措施为西部地方高校补齐短板、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西部高校在未来的发展同样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他从人才队伍质量亟待提升、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思想观念继续不断更新等方面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剖析。最后,他明确提出了西部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要树立先进理念、明确办学定位,西部高校在确立办学理念和定位时一定要坚持应用型和地方性并重,要围绕和服务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办学条件;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要积极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一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理事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四是坚持开放办学、促进校地合作,一方面要贯彻“双循环”发展思想,加强国内外校际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深度合作构建学校与地方社会资源共享、需求互动、共同发展的机制;五是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在学校发展中要强化特色和质量意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错位发展,进而提升办学水平;六是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均衡发展,建议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非省会城市高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宝鸡文理学院校长郭霄鹏作报告

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智林作了题为《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主旨报告,他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内涵与特征和现实指导意义四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述,对习近平教育思想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论述。报告首先梳理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一是这些理论的提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要求;二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高等教育要认真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走出中国特色的大学之路,加快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尽快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三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大学必须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专业调整合并和升级改造,适应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推动原始创新,引领创新发展;四是理论的提出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继续推动教育深层次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随后,他分析了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这些教育理念的的形成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优秀继承,也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发扬光大,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之后,他从教育的使命、方针与原则、主要任务基本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与基本特征。最后,他强调这些教育思想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主体力量,为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出了奋斗目标,为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对外开放提供了思想引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我国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我国今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智林作报告

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杨景锋代表书记刘力作了题为《聚焦内涵式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的主旨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整体概况,明晰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办学定位。随后,他具体阐述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仁爱仁心仁术的新时代临床人才为己任,先后涌现出了华山抢救危重患者、积极援疆支藏、逆行而上驰援武汉抗疫等优秀学生团体;二是坚定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筑牢本科教育教学基础,学校先后出台了《陕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及奖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把本科教育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在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绩效考评等方面全面体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障了本科教学的正常运行和质量的持续提升;三是实施四位一体的临床教学改革,培养卓越中医人才,在全国中医药院校较早开展了“3+2”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模式、方法、结构、机制”四位一体的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培养了大批的卓越中医人才。四是衔接学校教育与执业能力培养,实行客观结构化考核,将医学生五年的学习过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阶段、临床课程阶段、临床实习阶段进行综合考核,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解教学成效的反馈;五是坚持“五统一”临床实习原则,努力提升同质化水平,实施统一岗前培训、统一制定《临床实习手册》、统一实习轮转计划、统一出科考核模式、统一实习师资培训等实习原则,促进学生和实习医院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六是不断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育全员质量文化,学校建立完善了包括理论课教学、实验实训课教学等6类质量标准,以及院(系部)教学工作状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等8项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效保障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质量的持续提升。最后,他强调通过以上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专业认证,完成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在各级各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经初步彰显了改革的红利。



                                   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杨景作报告

榆林学院副校长康伟作了题为《地方本科院校“1231”转型升级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首先分享了学校进行转型升级的背景,从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切实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如何进行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如何借助社会力量,破解资源短缺难题,推动学校转型升级等三个方面对学校“升本”以后的办学定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随后,他从确立一个核心目标、搭建两大支撑平台、三个转型升级的重点内容、一套校企互动的保障体系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举措,这些内容概况起来就是“1231”的转型升级模式。一个核心目标就是着力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适应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两大支撑平台分别是政产学研平台和国境外交流合作平台;三个转型是指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一个校企互动保障体系包括了教学质量管理指挥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系统筹内容。最后,他指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学校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多个方面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兄弟院校的关注,进而以此走上了特色发展办学道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首批社科普及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北秧歌)等荣誉的获得就是最好的代表。总体而言就是以服务地方需求为目标,构建了转型升级的“1231”新模式;以政产学研合作为助力,探索出解决转型升级瓶颈的新途径;以校企联动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抓手,形成了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机制。


                                           榆林学院副校长康伟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