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勇于担当新时代大学的使命 西北大学隆重举行建校120周年暨“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

发布时间:2022-11-17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百廿求索踏歌行远,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建校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西北大学不仅开辟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也绘就了我国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11月15日,西北大学隆重举行建校120周年暨“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赵一德,陕西省委原书记安启元,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方光华出席会议。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和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副校长罗娜·福克斯·奥马霍尼、意大利萨兰托大学校长法比奥·普里斯、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分别作为国内、国外高校代表,在现场或通过视频方式致辞。

  120年来,西北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取得了诸多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国家、西部特别是陕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赵一德表示,希望西北大学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立德树人上取得新成绩;要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进,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完成“现代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蓝图,也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责任。大学如何完成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是大学群体共同面对的、也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当日下午,以“开放•融合•创新:新时代大学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校长论坛在长安校区举行。来自百余所国内高校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近2万人以线上线下方式,聚焦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研讨大学在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格局、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质量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等方面承担的时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动情地说,“一部西北大学史,就是近半部大学断裂史和迁徙史。这不仅是西北大学的历史,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的缩影。”“回溯西北大学的历史,其身上既有‘一鲸落万物生’的经历!‘更有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感慨!只有深入到校史当中去,用薪火相传来描述百年老校”才是准确的。在邬大光看来,中国百年高等教育具有舶来、断裂、迁徙、调整和合并等主要特征,我国高等教育在概念、理论、制度、机制和形态中既有借鉴也有创新。但由于舶来的惯性、历史的短暂和环境的动荡,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借鉴与创新的失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命题,我们要从中国大学走过的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判断来看待中国大学的发展,如何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完成“现代化”转型,是新时代的大学使命。

  “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民族兴旺最为基本和持久的力量。高等教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悠久传统文化优势,努力用中国智慧、中国办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前行中的问题,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认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和高水平开放是创新的基石,高校要适应时代要求去真正地解决国家发展、社会前进遇到的制约性难题,要进行与特色及时代关联的模式变革,对国家而言是形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学校而言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表示,成都理工大学围绕青藏高原及周缘地质、资源、能源、灾害、生态环境等需求,通过培养拔尖人才、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聚力高水平科研、增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效。

  以“开放、融合、创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更加突显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内在联系,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这也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120年来,西北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余万毕业生,扎根在各个领域,奋战在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杰出人才,为学校赢得了“中华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等诸多美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提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擘画战略定位,发挥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并在“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优先满足”的基础上以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教育强国的发展策略和根本大计,做到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抓手,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为驱动共谋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大学要形成开放包容、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国际共识,以更强的韧性抵御风险、迎接挑战。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大学要高质量发展,做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开放、融合、创新”是必由之路。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提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中西部地区要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政府层面,地方政府要重点扶植发展基础良好的高校,推动其冲击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学校层面,中西部高校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强优势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引育并举,大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校如何从“孤岛式办学”走向“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主动思考与塑造大学的定位与内涵、精神与文化、结构与功能、贡献与评价;高校如何回答好与实践好“培养人、办大学、融时代”的基本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大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新阶段大学的新使命,准确把握时代要求、战略内涵、基本命题、一流内涵、评价转型、主题主线、根本任务;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兼容并蓄,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大学的天然优势,建立大学创新体系,探索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姚建红举例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面向新时代国家需求,将承担推进医教协同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深化医学教育改革,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时代使命。

  西北大学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表示,一代代西大人接续奋斗,矢志践行“公诚勤朴”校训,扎根中国大地,植根西北沃土,虽历经沧桑,却初心不改。进入新时代,西北大学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责任与担当,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学科优势更加鲜明、高层次人才成倍增长、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走出了一条西部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面向新的征程,西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西大精神,光大西大品格,扎根中国大地、植根西北沃土,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力谱写新时代西北大学的崭新篇章。

  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重点活动于11月15日正式拉开帷幕,分为庆祝活动、学术和文体活动、系列展览活动、校园雕塑景观落成仪式和校友系列活动等五部分,紧扣“学术校庆、文化校庆、合作校庆、情感校庆”四大主题。另外,“西大文库”揭幕仪式同日举行。西大文库位于长安校区图书馆五层,是以收藏西大学人和西大校友的著述、手稿、学术资料为一体的特色文库,收藏了西北大学建校以来1000余位著名学者和校友的手稿、教案、著作等文献4000余册(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库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师生的学习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ex.cssn.cn/zx/bwyc/202211/t20221117_55648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