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赵立莹教授做客中心高等教育论坛

发布时间:2022-12-09    分享到:

129日下午,由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与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第七十四期“高等教育论坛”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立莹教授受邀作了题为“国际组织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功能:规范、问责、改进、引领”的学术报告。校内外教师及博、硕士研究生40余人听取了汇报。论坛由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姚聪莉教授主持。

赵立莹教授围绕国际质量保障网络组织的规范与问责、欧洲质量保障组织的治理与改进、研究生院联合会的心理建设行动、质量保障功能变迁及高校行动建议等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赵立莹教授介绍国际质量保障网络组织及其功能。她指出,国际质量保障网络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根据环境变化和公众多元化的需求提升质量保障研究和创新能力和提高外部质量保障机构评价标准的评价公信力两点上。

其次,赵立莹教授介绍了欧洲质量保障组织的情况欧洲质量保障组织更多关注教学环节,更为注重内部质量保障。在外部质量保障过程中更加关注倾听,交流和协作等环节。

随后,赵立莹教授进一步谈到研究生院联合会的心理建设行动报告。该报告认为,研究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其成长及科研产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充分揭示从外部质量保障机构的规范到质量保障机构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行动的一个规范和指南,回归到教育最终的目标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赵立莹教授分享了质量保障功能变迁以及其对高校行动建议。她认为,

高等教育进入质量问责阶段,并非所有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心正逐渐下移,对其质量,尤其教学质量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多元参与,文化治理全球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有效路径。对于质量提升高校可以从绩效追求到人文关怀,问责改进到心灵治理,监督管控到信任激励,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心理支持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等。在此过程中,在教学质量保障立场的选择上应相互信任、效用选择上应选择激励、路径选择上应师生能力发展为目标、主体选择上培养自律文化;教学督导的智慧选择上应激励与引导为主。

在讨论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硕士生胡欣欣提出如何保障学生的自主性问题。赵立莹教授指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反映学生需求的制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博士生何妮对高等教育中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的测评及提升感到困惑。赵立莹教授表示,可以利用外部机构,通过问责、督导等方式实现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估。来自匈牙利留学的博士生杨洋则针对“外部机构对学术机构的评估和内部质量保障怎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问题与赵立莹教授展开了讨论。最后,硕士生刘嘉晨提出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主动让学生评教的问题。赵立莹教授强调,教师的真诚是关键,教师只要真心邀请学生参与评价就能促使学生认真评教。

在与谈环节,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冰冰、徐志平博士畅谈参会感受。张冰冰博士认为赵立莹教授分享的观点具有全面性和启发性,引人深思,并就我国行政化导向下质量评估如何得到保障的问题与赵立莹教授展开讨论。赵立莹教授指出,高校的行政化现象好像在我国层次越高的学校越弱,越低的学校越强,高校保障质量评估首要的是促进观念转变。徐志平博士认为赵立莹教授的报告具有问题实、素材新、论据细、凝练准的四大特点,是高水平比较教育研究的范例,并就比较研究中如何快速建立分析框架的问题向赵立莹教授请教。赵立莹教授指出,作比较研究时,首先要选择专业的国际组织,从行动指南入手,翻译整合并根据中国实际思考问题。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陈志军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地方高校如何结合自己的特色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如何选择指标?”赵立莹教授表示,一般省属高校在构建质量指标时要重点关注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二是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可从这两方面去思考具体指标构建。

论坛最后,姚聪莉教授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她指出,赵立莹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引入深思。一是报告内容前沿。赵教授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国际组织关于质量保障方面的最新动态。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大家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具有重要启示。三是视野开阔。给大家分享了全球四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评估学会和研究生教育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功能,信息量大,内涵丰富,为大家拓展了研究视野,也为大家科研选题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源。

大家受益匪浅,本次学术会议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undefined

线上会议

赵立莹教授作报告

姚聪莉教授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