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九期研究生读书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3-04-28    分享到:

2023427日,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第九期研究生读书会成功举行。本次读书会围绕美国学者罗伯特·伯恩鲍姆的《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进行分享,姚聪莉教授和徐志平博士主持并点评。

《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是罗伯特·伯恩鲍姆研究美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著作。本书分析了大学的要素,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大学组织模式并对提出的四种模式进行分析与综合,最后提出大学管理人员通过运行中的组织过程对大学发挥影响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和思想对于研究大学的领导问题有借鉴意义。硕士生邱酰从背景、阅读基础、主要内容和读后感受四个部分向大家分享了此书。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者们对大学组织与管理问题发生兴趣,提出大学的基本组成要素、大学的运行模式以及不同运行模式下大学领导者应承担的角色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罗伯特根据美国不同类型的学校在知识生产过程所具有的特点,将大学的组织抽象为四种基本的大学模式——学会组织模式、官僚组织模式、政党组织模式和无政府组织模式。他基于四种组织运行模式,提出了大学管理者应根据自身组织特色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

大学的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工业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异。硕士生李笑笑从目标的模糊性、控制的二重性、权力的非制度性以及层级的混乱性对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了比较。首先与传统的企业相比,大学要实现目标的确定性和统—性的可能性较低;其次在大学内部,管理权力以上级对活动的控制与协调为基础,专业权力则是以自主性和个人的知识为基础,以自主为中心的专业权力不愿接受行政权力的影响;最后大学组织中的技术层次、管理层次和决策层次三者之间界限的模糊导致了组织层级的混乱。通过以上内容,她总结了对我国大学的启示,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明确划分校内各种权利,不应过多干预院系具体的办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倡导学术至上,破除学术权力垄断并构建合理的大学治理结构。

组织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作决策,而在于使组织成员达成能够接受的共识的过程。硕士生宁一静主要对本书第三章“管理人员的职责:作决策和增进理解”相关内容做了分享。首先她分析了学院的组织特征对理性模式的影响作用以及赫胥黎学院的组织与管理人员主要关心的问题,提出理性观所依据的假设是“决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者价值”;紧接着她介绍了组织工作展开的四个过程:环境变化、规定、选择和储存,同时还阐述了保持理性和明智对组织工作开展的意义;最后提出管理人员作为决策者要更强调客观现实性,并保持理性和保持明智。

学会组织组织模式使社团中的成员平等的分享权力、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硕士生张雪儿对书中关于学会组织模式的描述进行了解读,分析了真正的学会组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遵守哪些原则。她认为作者通过对这些特征与原则的描述,使人们摆脱了以往对学术组织的传统认知。此外,她还分享了以赫里蒂奇学院的案例,通过解读赫里蒂奇学院的学会组织系统、学会组织系统的特征与互动圈、学会组织系统中的牢固与松散联合及学院中的有效领导模式,为我们深入了解学会组织与官僚组织模式、政党组织模式以及无政府组织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供了参照。

学会组织和官僚组织之间的民主与专制体现的程度、决策程序以及决策策略三方面相异。硕士生陈昳君认为,与学会组织系统相比,官僚组织模式类似于政府和企业的科层制组织结构,更重视组织中的等级结构。这种分层级的组织模式重视劳动分工,各自职责界限明确。而尽管学校系统地划分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权利和责任, 并通过一个科层结构控制系统予以强化,但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存在一种理想的大学运行模式,因为大学管理中的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和决策策略在每所学校并不是固定的一个模式。大学的管理者需要按照权变思想, 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做出决策。

官僚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有效地把组织计划同实现具体的目标联系起来。硕士生郝美鑫主要围绕本书第五章中官僚组织模式的相关内容做了分享,分析了官僚组织系统的特征、互动圈、牢固与松散联合以及官僚组织系统的有校领导。她认为官僚组织是实行强制性控制的现存最合理手段,其具有准确性、稳定性、纪律的严肃性和可靠性。因此,大学领导者应当是一个理性的分析者,不仅能够预测到实现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能够设计出指导其他人活动的控制和协调系统。

政党组织系统是由拥有各种利益、主张、目的的子联盟组成的超级联盟。硕士生胡欣欣对第六章“政党组织模式:权利和资源的竞争”相关内容做了分享。首先,她指出政党组织模式下大学组织特征和组织会随着内部团体不断地新建、融合、重组和解体,同时,组织内部团体之间不断发生冲突、谈判和结盟而保持平衡和稳定,并维持凝聚力;其次,在政党组织模式下,领导是各联盟与子团体利益的协调者,“时机意味着一切”,领导者通过选择适当的时机出面协调大家的利益而在组织中发挥其影响作用;最后,她认为中国大学组织研究应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向、中国大学组织结构设计应凸显个性化特色、中国大学组织领导者应发挥枢纽作用,对我国大学组织研究与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无政府组织的运行往往比其他组织更加复杂,难以明确行动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博士生胥晚舟首先对无政府组织的模式进行了分享,提出无政府组织系统拥有目标的或然性、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员的流动性三大特征。其次,阐释了无政府组织模式的互动方式与决策过程,并指出无政府组织模式的优势在于对变化更敏感、组织更易革新以及更易激发自主性从而产生更多成果。基于此,她提出不能仅从组织结构来判断学校是否松散,还应该结合学校的组织文化来分析学校组织的真正本质。

控制组织系统是大学组织的一种新模式。硕士生杨晓旭对控制模式概念、特征与实际运作困难进行了介绍,并提出这种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借鉴意义。首先,控制组织模式是整合四种模式的一个综合模式,在面对外在环境变化时,能够依靠组织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修正。其次,控制组织模式具有的开放性、系统性等特征,但在实际运作中面对着大学规模扩大化、复杂化,组织层次交错等困难。最后,高等教育管理控制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管理模式单一,管理结构科层化,大学领导过度强调行政学术权力等问题的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公共管理权力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的均衡作用。博士生崔淑淇在阅读基础之上延伸到对公共管理权力的思考,认为我国公共管理权力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并未真正实现最优化均衡博弈。所以,大学校长应该学会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校且有所侧重,同时要有敏锐的感知是否会引发不良后果的能力。

领导者的职责是维持学校的平衡状态。硕士生孙艳梅和唐梅对大学的有效管理与领导部分做了分享。她们提出,大学组织处在复杂的环境中,大学校长的大多数时间都应当用来处理学校与环境、学校与其内部子系统之间预料之中的事务,并努力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学校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此背景下,大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学习,一方面要敏锐地把握环境的各种变化,通过配置大量松散联合的控制人员来建立复杂的感觉机制;另一方面是使得组织的管理人员复杂化。

在点评与讨论阶段,姚聪莉教授指出要通过阅读专著提高学术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经典名著的逻辑体系,在阅读中要联系现实问题,并逐渐尝试选择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徐志平博士认为专著阅读是训练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方式。他强调,阅读需要把握重点,避免泛泛而读。

本次读书会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