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高等教育论坛第九十九期学术论坛成功举行。这也是研究中心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学术创新活力,围绕“聚智·创变·育才——面向2035的高等教育使命与战略”这一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一场学术论坛。姚聪莉教授、张冰冰副教授、徐志平讲师作学术报告,胥晚舟、刘源宏博士生进行了学术分享。本次学术活动由姚聪莉教授主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立莹教授、中心张冰冰副教授、徐志平讲师与谈,中心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
姚聪莉教授对赵立莹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本次论坛开展的缘由。接着她做了题为《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学术报告。她首先从培养目标、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培养环境等方面指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建议各位同学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尽快转换角色。其次她提出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基本维度,并对如何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读原著,研读经典;二是要好问善思、培养学科的悟性;三是要重视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四是要多写,练就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五是要开阔学术视野,加强学术交流。最后她建议大家要在科研活动中“干中学”“学中悟”。并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在严格和完整的科研训练过程中实现。

姚聪莉教授作报告
张冰冰副教授以《破界·重构·跃升:高等教育引领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为题作汇报。他指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需突破传统职能限制,发挥引领作用。他分析了高等教育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适位状态,指出了其在治理体系、人才供给、创新效能等方面的失位表征,并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归位的组织跨界、机制重构、效能跃升等战略路径。

张冰冰副教授作报告
徐志平老师以《陕西省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分配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为题作汇报。他从政策背景出发,详细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并从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过程等方面展开介绍。他从设置薪酬基本保障标准、优化薪酬改革院校管理机制、科学制定绩效工资核定办法以及推动高校探索多轨并行薪酬制度等方面,提出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分配改革的相关建议。

徐志平讲师作报告
博士生胥晚舟以《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构建与研究设计:思考与探索》为题进行了分享。她从问题导向下的理论框架思路、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以及基于理论框架的研究设计三个方面对近期所做研究的整体思路与具体过程进行了交流分享。基于此,她认为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尝试融合不同理论视角或对既有框架进行迁移与改造;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则需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据可获得性进行动态调整与方法适配。
博士生刘源宏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为题进行了分享。她通过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主题分布。基于此,她围绕热点主题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进展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两位发言人作分享
在与谈环节中,赵立莹教授对各位汇报人的分享进行了精彩点评。她首先对姚聪莉教授的观点表示高度认同,强调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素,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接着,她指出张冰冰副教授的汇报内容紧跟学术前沿,展现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此外,她认为徐志平博士所汇报的内容聚焦于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张冰冰和徐志平老师针对博士生胥晚舟、刘源宏的分享提出宝贵建议。张冰冰老师指出胥晚舟的范式研究具有创新性,但对范式的界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同时,他认为刘源宏的研究立足前沿,在后续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对研究问题的精准表述,进一步做好案例研究,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徐志平老师指出胥晚舟可以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联系实际问题加强自我建构;此外,他认为刘源宏的汇报反映当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进展,建议深入对比不同研究之间的异同,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研究范式。

三位老师点评
在讨论环节,博士生崔淑淇针对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在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同时也应充分重视职业高等学校的薪酬制度改革,以实现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讨论环节
本次学术论坛为师生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学术思想交流平台。姚聪莉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术交流是提升科研素养的重要动力,期待大家积极参与,以交流促进步,以碰撞谋突破!本次学术论坛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