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理论研究 > 正文

马陆亭:推动“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28    分享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强化体系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要以体系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理顺普及化阶段的结构关系,推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伟大实践。
深刻认识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内涵变化。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通过借鉴苏联高等教育经验,迅速建立起适合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积极向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的大学学习,加快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的融合;“211工程”特别是“985工程”实施之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高教探索的重点;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对应用型高校特征的思考迅速升温。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论断表明新时代高校的面向、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当下,中美战略博弈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这一论断的前瞻性。高等学校开启了从学习借鉴为主向创新模式的转变之路,其要义是在满足社会需要中提升自我。
  着力构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学校需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国家需求中找方位开天地,实现内涵式发展。世界高等教育已走过八九百年的历程,许多国家都结合自己的传统、文化、体制等形成了自己的结构体系。各国高等教育体系有共性也有个性,但总体都契合国家发展需要。创新是心脏动力,应用是血液循环,国家、社会、百姓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些都不可或缺。高校要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前行。“十四五”时期,高校要特别加强“补短板”工作。“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在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发力。应用型高校要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增强社会适应性,建设好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等“立交桥”。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模式变革。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激发的产业变革、中美战略博弈下的高教国际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下的线上教育大规模实践等,都在进一步推动着教育的模式变革。办学和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而时代正赋予其新的内涵。模式要围绕内涵展开。新时代的办学即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等学校要面向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的问题,服务中国的发展,其办学模式需要跟进。新时代的育人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推动建设良好教育生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科学成才,高校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新时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开发利用不可忽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线上教学的混合模式将主导变革与发展。

展望未来,高等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作用在不断加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将在创新发展中为世界贡献中国模式。

【作者马陆亭: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