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理论研究 > 正文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圆桌对话:未来人才能力需求与培养模式变革

发布时间:2023-09-07    分享到:

A7C00

南洋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

蓝钦扬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将从两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培养方式,二是终身学习。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南洋理工大学。我们是一所以理工类学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约有4.5万名师生,学生来自于6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校与很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过去五年中,这些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对我校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不仅为我校提供了研究资金,也产生了良好的产业合作效应。

我们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在纳米技术、凝聚态物理等全球领先的专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我们和企业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企业以及了解产业的机会,学生不仅可以在联合实验室里做实验,也可以到新加坡或海外的企业实习。学生要成为未来社会的所需之才就应提前做好能力储备,这些产业信息和企业实习经验都能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我校与广州市也有一系列合作,建立了中心知识城,这对于我校与中国一些机构进行紧密的科研合作和知识产权转换是很好的机会。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蕴藏着丰富的机会,能有效转化科研成果。在广州知识城,我们启动了多次知识产权转换以及研究成果转化,收获了一定的成功,并把该合作关系称作三角形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是企业、高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有来自企业的帮助,也有来自政府或者相关机构的帮助,学生有能力去适应不同的场景。此外,新加坡内部高校之间也有联合培养方式,我们称之为自由式或可变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生们可以选择两年制或者三年制的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若所修学分达到了毕业学分的要求,就可以申请学位,但如果他们需要更多实习时间,也可选择延长毕业时间。此外,我们从政府及公众机构获得的奖学金,会作为奖励发放给学生们。我们也会将研究机构资助的研究课题,用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

1+1应大于2,有了政府及公共机构的支持,我们的毕业生将会获得更多有利于就业的信息与渠道。

【本文系南洋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蓝钦扬7月31日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

646CD

拜罗伊特大学副校长

尼娜·芭芭拉·奈斯勒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拜罗伊特大学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未来也将在沈阳设立国际合作办公室或合作学校,在此期间,我们与中国相关机构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在合作中的一些尝试。

拜罗伊特大学位于欧洲,是一所创新型的研究大学。我们凭借高水准的拉丁美洲文化研究、理工学科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在整个欧洲享有盛誉。我校也组织了很多国际会议,比如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下我将分享我校的五个尝试。第一,和部分人主张的教研割裂的观点相反,我校将研究与教学结合在一起。我们与多种行业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二,我校从十年前开始关注创业精神,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以便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进程。第三,数字化已经成为我校为学生和研究员提供帮助的重要策略。从2013年开始,我校启动线上课程,合作范围涉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冠疫情期间,我校实现了线上教育的全覆盖。第四,我校学生和研究员拥有国际化发展环境体验,这使他们能够做好准备,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就业市场。第五,我校配备的线上协作模式能将线上和线下的流动性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的教育。

【本文系拜罗伊特大学副校长尼娜·芭芭拉·奈斯勒(Nina Barbara Nestler)7月31日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 

CA4C6

悉尼大学副校长及教务长

安娜玛丽·贾戈斯

大家好!非常感谢让我参与发言。悉尼大学校长马克·斯科特(Mark Scott)曾说“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以及未来的雇主看重什么,但是我们知道想要打造什么样的学生”,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不断地学习、反思,要有开放的胸怀和同理心以适应改变,也要有全球视野。这两天嘉宾们分享了对未来素养、气候变化、地缘政治、新冠疫情影响、AI人工智能等各种话题的看法,也讲到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变化。联合国也提出了未来素养,以避免我们误以为一切都是定数,因为实际上唯有不变才是变数。所以未来素养能够让我们更主动地做好准备,应对意料之外的问题和各种不确定。

悉尼大学一直在思考,什么技能是我们还没教授给学生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在悉尼大学,所有本科生必须要参加“行业和社区项目”课程的学习,这样就能把不同学科的学生聚合在一起,共同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合作是跨学科的合作,需要学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当然,我们不知道未来他们需要什么技能,但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未来素养,让他们能有适应性和韧性,不管未来是什么样都能从容应对。

【本文系悉尼大学副校长及教务长安娜玛丽·贾戈斯(Annamarie Jagose)7月31日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

B3591

博特拉大学校长

莫哈末·苏莱曼

非常荣幸参加此次论坛。我想分享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所做的一些工作。

马来西亚共有20所大学,包括4所综合型的大学,11所理工大学和5所研究型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是5所研究型大学之一。最初,我校是一所农学院,1931年成为马来亚大学的下属研究院。而后独立出来,称为马来西亚农业大学。1997年更名为博特拉大学。除了农业之外,我校还有科学和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

粮食安全关乎着国家安全,近年来,这个话题备受关注。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粮食安全的问题尤为凸显。在疫情期间,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又有专业特长的加持,我校着力于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在注重研究的同时,我校也认真思考如何创新,用智慧和知识提高国民收入,研发新产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降低粮食和农业饲料进口量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在这方面我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有270项包括农业和粮食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实现了商业化。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给大学、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价值。现在我想要重点介绍这三项创新成果:  

第一,这项研究成果能使作物产量提高30%,并提高作物的抗虫性,很多农户都希望这项技术能够推广。第二,实现了疫苗商业化,为我们应对疟疾提供了巨大帮助。第三,发明了“remdy”乳霜。不仅适用于科研与日用,也能医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博特拉大学的成功无疑要感谢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来自18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与我校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他们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与我们合作研究,共同撰写论文,进行社区宣传活动等,甚至在教学方面都令我们受益匪浅。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依旧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学术界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福祉。谢谢大家。

【本文系博特拉大学校长莫哈末·苏莱曼(Mohd Roslan Bin Sulaiman)7月31日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202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