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理论研究 > 正文

李立国:以政策优化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优化

发布时间:2024-09-20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都深刻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和27%的人口,在全国改革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大局中居于重要地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有着一定差距。优化西部高等教育布局需要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全局中加以考察,以政策优化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在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中实现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一、以相对平衡发展理念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优化

高等教育均衡化是相对的,我国东西南北跨度太大,经济发展不均衡,高等教育也难以做到绝对的平衡。让西部的高校短期内达到发达地区高校那样的办学条件和发展水平,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的。区域经济差异决定了现阶段高校教育很难达到绝对均衡化,高校要接受差异,立足当地文化、历史、自然禀赋,找到自己的发展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和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常态,不可能实现绝对均衡;一方面,要看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征,不同于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其布局的不均衡是常态;另一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重要任务,强调差异化与质量提升,推动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与公平,鼓励各地的高等教育发展以质量和特色为导向实现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实现相对均衡。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高等教育的发展破解区域布局难题,意味着各地发展是相对均衡而不是绝对均衡,不能简单地要求各地达到相同体量和水平的高等教育发展,各地发展战略和具体策略要有所不同。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就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各区域高等教育在发展中趋于相对平衡。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西部高等高等教育

布局优化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趋于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均衡,决定了我们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能片面要求各地区在高等教育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和定位,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道路,这是相对平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进行高等教育布局优化之前,需要对地方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状况、文化特征以及产业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各地的教育需求、经济发展方向和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应因地制宜地考虑这些因素,确定高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尊重地方首创精神,允许各地方根据自身情况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和特色高校建设道路。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要根据各地区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路子的要求。只有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高等教育实际来谋划和推动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区域和国家现代化。根据地区的基础条件、发展需求和办学力量,西部高等教育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地区。第一类地区包括四川省、陕西省和重庆市,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较多,即使相比于东部一些省份也具有一定优势。东部地区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数为2 183个,占到全国博士点总数的63%,而西部地区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数为668个,占到全国总数19%。西部地区的博士授权点在总量偏小的情况下,在西部内部不同省区之间的布局也呈现高度失衡特征,集中分布在四川、陕西和重庆。第二类地区包括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其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但具有一定的布局条件和需求,既需要外部提供一定支持,也需要自身集中力量办好头部高校。第三类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承担着维稳戍边和民族团结的特殊使命,需要中央特别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分类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布局优化,探索西部高等教育布局模式,建设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精而美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三、中央和地方政策协同推动西部地区优化

高等教育布局在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的主导和东部高校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为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西部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如《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措施。同时,中央政府还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教育改革试点等方式,推动西部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国家应提高政策的联动性和连续性,更多地关注政策的指导性,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构建系统灵活的政策支持体系来引导地方高校布局,同时避免“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及政策。

地方党委政府在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推进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们不仅制定并落实了相关政策,还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在“十四五”期间,通过高层次政策推动和系统规划,显著改善了高等教育结构和质量。地方政府要将“双一流”建设,特别是部委属高校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我国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95%的高等学校属于地方管理,教育部等部委直属高校只有100所左右。但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绝大部分都是部委高校,是“国家队”。这些学校虽然隶属关系属于部委,但是位于各个省份,面向地方招生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和所在地的党委政府,有责任为这些高校建设一流提供各类支持,如土地、财政经费、人才优惠政策、社区管理等,共同致力于一流大学建设。通过促进一流大学建设,就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实现大学与城市同步发展、互相支持、双向共赢。

(李立国,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重庆高教研究》微信公众号,2024年9月12日。  https://mp.weixin.qq.com/s/ZwIQvF-HavZRZfDurstC-g